疾控中心 > 健康教育

是时候对肥胖警惕了

发布时间:2016-04-06        信息来源:管理员        点击量:25        【字体: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好友或者朋友圈

是的,我们生存的地球已经越发成为一个胖子占主导的世界。最近一份涵盖全球186个国家的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牵头的研究发现,进40年来,全球肥胖人口从1.05亿升至6.41亿,全球男性肥胖率从3.2%升至10.8%,女性肥胖率则从6.4%升至14.9%。研究称,这相当于目前全球有2.66亿男性和3.75亿女性属肥胖。调查还指出,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分别占全球的16.3%和12.4%。全国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其中青少年的肥胖率也逐年增长。尽管与上述研究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但中国国家卫计委去年6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也承认,中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不论成人还是青少年,中国的超重肥胖增长幅度都高于发达国家。

那肥胖的定义是什么呢?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平时我们所见到的肥胖都属于前者,单纯性肥胖所占比例高达99%。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找不到原因的肥胖,医学上也可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关。所谓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肥胖,也就是有因可查的肥胖。

造成肥胖的因素有许多,包括遗传与环境因素,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改变,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神经精神因素,生活与饮食习惯,药物性肥胖,肠道问题。而其中影响最广最密切的便是饮食习惯。

均衡的膳食营养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正常的体重至关重要。从饮食角度讲,要量出为入。无论个体消化、利用食物的能力如何,出入平衡不会发生肥胖。肥胖则必定是入大于出。脂肪是人体能量的储存形式,过多的营养物质均能转变为脂肪堆积在体内,达到一定水平,即为肥胖病。观察发现,习惯于好食、多食的人常常肥胖,同样,肥胖的人都习惯于多食、贪食,并有食欲亢进等。在有些家庭性肥胖中,其父母的饮食习惯常影响子女,常都有多食、贪食的不良习惯。 在饮食习惯中,进食的频次减少也会促进肥胖,成人若是少餐多吃会使脂肪沉积,而增加体重,同时还容易升高血清胆固醇而降低糖量。就饮食嗜好来说,喜欢吃甜食、油腻食物,及喜欢吃稀汤及细软食物而不愿吃纤维素食物的人,容易发生肥胖,而好吃零食及食后喜静卧的人,肥胖发生率也较高。另外,饭前喜欢少量饮酒之人,也易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肥胖的致病因素之一。比如在热量相等情况下,数量多比数量少的食物更易于接受。尤其是在经济条件尚不够好时,为追求数量,过多进食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引起肥胖的病例常可见到。

正确认识肥胖

众所周知,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危害因素之一,因此,预防肥胖对于健康至关重要。在人的一生中,婴儿期、青春期和更年期容易发胖,要提高对肥胖危害性的认识,纠正肥胖即健康的错误观念,这对预防肥胖尤其重要。妊娠中期胎儿至幼儿期5岁以前,是人的一生中机体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能量过超,将会促使全身各种组织细胞,包括脂肪细胞的增生肥大。因此,预防肥胖应从婴幼儿开始。哺乳期婴儿必须提倡母乳喂养,孩子稍大后,培养爱活动、少吃零食、不暴食等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另外,病后恢复期、妇女产后以及在冬春季节和晚上,体脂易于积聚。在这些时间或时刻,要特别注意预防肥胖。

合理安排饮食

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食谱,并做到饮食有规律。应适当控制进食量,自觉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少吃油炸食品和甜食、零食;少喝甜饮料,喝酒要适量,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少食多餐,晚餐少吃。另外,要戒除劝食、诱食、勉强进食等不良习惯。

进行体育锻炼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人的体脂分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肥胖程度较轻,而体脂分布趋于向腹腔内积聚,即易形成腹型肥胖。这与大部分中国人缺乏锻炼关系密切,各种体力活动都能使热能消耗增加,活动强度越大,热能消耗越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多从事体力活动;体育锻炼不仅能预防肥胖,而且能使肌肉发达,有益于健康,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并持之以恒。《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活动。

越来越高的肥胖率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上所述,肥胖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先天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能更好地控制好我们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