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 > 健康教育

洪涝灾后,怎样确保饮用水安全

发布时间:2019-07-10      信息来源:管理员      点击量:2      【字体: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好友或者朋友圈

洪涝灾害期间,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幼虫的污染,人们喝这样的水,或用这样的水洗食物、餐具或刷牙、漱口,便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确保饮用水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灾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健康教育。

1.不喝生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饮用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

2.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

3.缸、桶、盆等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

4.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大小便。

二、加强灾区饮用水的消毒。

饮用水的消毒方法很多,简便实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法

1.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煮沸消毒的同时可杀灭寄生虫卵,所有饮用水提倡煮沸后饮用。

2.根据水源水状况,选择适宜的化学消毒剂,控制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

(1)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或用明矾混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泡腾片。按有效氯4mg/L~8mg/L投药,先将漂粉精片或泡腾片压碎放入碗中,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消毒作用30min。缸(桶)要经常清洗。

(2)手压井的消毒。

手压井一般只经过消毒处理,水质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消毒方法同缸(桶)水消毒处理。

(3)大口井的消毒。

直接投加法。

根据井水水质情况,一般清洁井水的加氯量为2mg/L,水质较浑浊时增加到3~5mg/L,以保证井水余氯在加氯30min后在0.7mg/L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质细菌学检验。

投加的方法是根据所需投药量,放入容器中,加水调成浓溶液,澄清后将上清液倒入水桶中,加水稀释后倒入水井,用水桶将井水震荡数次,使之与水混匀,待30min后即可使用。井水的投药消毒至少每天2次,即在早晨和傍晚集中取水前进行。

持续消毒法。

将漂白粉或漂粉精片装入开有若干个小孔(孔径为0.2cm~0.5cm,小孔数可视水中余氯量调整)的饮料瓶中(每瓶装250g~300g),用细绳将容器悬在井水中,同时系一空瓶,使药瓶漂浮在水面下10cm处。利用取水时的震荡使瓶中的氯慢慢从小孔中放出,达到持续消毒的目的。一次加药后可持续1周左右。若水井较大,可同时放数个持续消毒瓶。

3. 过量氯消毒法。

适用于水井被洪水淹没;新井开始使用前、旧井修理或掏井后;井水大肠菌值显著变化;在肠道传染病疫点并疑与水有关和水井落入脏物等情况下。

方法是:先将井水掏干(若井水中查出致病菌,应先消毒后再掏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漂白粉溶液(漂粉精减半)清洗后,再按加氯量10~15mg/L投加漂白粉(或漂粉精)即每吨水加40g漂白粉计,等待10~12h后把井水打完,待渗水后采用直接投加法或持续消毒法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细菌学检验合格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