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 > 工作动态 > 中心动态

一张白纸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1-07-03        信息来源:        点击量:12        【字体: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好友或者朋友圈

QQ截图20210716091634.jpg

▲位于高新区的衡阳市疾控中心新址


仲夏时节,在位于高新衡阳市疾控中心新址,一栋崭新的大楼迎面而立,米色的墙体,新颖的设计,朴素的格调,宽敞明亮的大厅,显得低调而雅致。新建的实验大楼结合了重大疾病控制工作特点,加强P2实验室、结核病、艾滋病检测等实验室相关功能设计,能够更好、更快地发现传染性疾病,在防病、卫生应急、公共卫生信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衡阳市志》载,汉末至清初,衡阳境内有考的瘟疫流行17次,仅有6次有地方官施药救治。民国时期,战乱频繁,疫病丛生。192510月,《大公报》记载,衡阳发生烈性“虎疫”,一天死亡数百人,是境内霍乱流行的首次记录。193219401946年又多次发生全境流行。1944年日寇侵衡以后,衡阳市发生烈、急性传染病流行,死亡惨重。1947年境内天花疫情暴发流行,1949年白喉疫情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衡阳市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逐步建立起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机构,各类传染病大幅度下降,衡阳人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9年的77.42,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70多年来,衡阳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在一张白纸上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
 
预防接种----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屏障
面对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194912衡阳市始购置疫苗,设立免费种痘站、点种牛痘。1952年天花在衡阳绝迹。衡阳市卫生防疫机构也在1953-1957年逐步建立。1954年,市卫生防疫站开展对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建立健全一系列环境消毒制度。
衡阳市疾控中心资料显示,1978年,衡阳市开始实施计划免疫政策,开始大面积普及“四苗”(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日咳疫苗)防“六病”(结核、脊灰、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四苗”的广泛接种,使衡阳市各类传染病发病数大幅下降,1985年后再无白喉病例报告,达到了消除的目标。1991年后再无脊灰病例报告,达到了消灭脊灰的目标。
2001—2008年,衡阳市进入免疫规划时期,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扩大为“五苗防七病”。200810月至今进入扩大免疫规划时期衡阳市预防接种服务内容不断扩大,流脑、乙脑、甲肝、麻腮风等疫苗,相继纳入了免疫规划,疫苗防病也由“五苗防七病”扩大到“十四苗防十五病”。
市卫健委主任刘英说,衡阳市继续保持无脊灰、无白喉病例报告。麻疹报告发病数已控制在每年10例左右,甲肝发病数平均每年60例左右,百日咳发病数每年平均发病数4左右,流脑发病数降至每年5例以下,乙脑降至每年10例以下,新生儿破伤风每年1例左右。
据统计,自1978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全市减少了麻疹、百白破、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400余万人,减少相关死亡5万余人,白喉、百日咳、流脑、乙脑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近百万人。2011年,麻疹发病率仅为0.04/10万。

2003年,衡阳市对2002年以后出生的所有儿童补种乙肝疫苗,查漏补种50多万人,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2009衡阳市肝血清学监测显示,全人群(159岁)及09岁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分6.13%1.21%5岁以下儿童携带率已低于1%,乙肝防控效果十分明显。

当前,衡阳市已建成了完整的“市、县、乡”三级预防接种及信息化服务网络,全市共设有253家预防接种门诊,承担着全市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每年接种200余万针次免疫规划疫苗(不含二类疫苗)。所有从主流渠道进衡阳市的疫苗(含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全程实施了智能化信息管理,实现了疫苗的全程监管和安全接种。
免疫工作的持续开展,使衡阳全境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传染病在全市疾病谱的位置已由计划免疫前的第1位降至第12位。
正如市疾控中心主任彭卫雄所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努力当好卫生防病的先锋,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健康。” 

QQ截图20210716091624.jpg

▲衡阳市疾控中心应急处置小分队整装待发


夯实基础----不断提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香港中文大学两位博士曾对记者说:“衡阳市的疾控水平很高。该中心还与世卫组织、美国加州大学、瑞典国际发展署等都有合作项目,其疾控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2003年由原衡阳市卫生防疫站与原衡阳市职业病防治院整合组建而成。
多年以来,市疾控中心先后获得全国CD4+T淋巴细胞检测考核优秀、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HIV抗体血清学检测考核优秀、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湖南省免疫规划工作先进单位、十一五、十二五湖南省重点传染病主动监测先进单位、全省疾控系统健康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病防治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先进单位、湖南省免疫接种工作集体特等奖、湖南省流感监测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结核病防治先进单位等近40项荣誉。20178月,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近五年来,市疾控中心投入实验室改造和高精尖设备3000余万元,大力拓展检验检测项目,检验检测项目由过去的300余项增加到现在的600余项,获国家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比对优秀项目218项次。建有国家级流感网络实验室、国家级艾滋病初筛/确证实验室、省级麻疹实验室、省级霍乱实验室、禽流感检测、分子生物学、病毒和食源性疾病分离鉴定等专业实验室,在新冠肺炎、人禽流感、诺如病毒病、非典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屡建奇功。
20年前,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还只有几台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培养箱。而现在的操作台上,整齐地排列着最先进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全自动凝胶净化定量浓缩系统、实时荧光PCR仪、全自动凝胶成像仪、全自动多重核酸蛋白分析仪、全自动微型荧光免疫分析仪、PFGE分子分型系统、全自动蛋白印迹仪、病毒载量仪、流式细胞仪等仪器设备。
据了解,市疾控中心建立了学术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科研课题项目工作,《衡阳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等4个科研项目获省级立项,其中2个项目已获得科研成果。承担了国家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项目,在全省率先开展PM2.5主检测。在鸡肉中检出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各一株,实现了省内生禽肉弯曲菌检出率零的突破。 
在传染病监测方面,衡阳市从2004年起就建成了健全的监测网络,并于2008年、2014年进行了二次更新,一旦有传染病报告,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就能发现,及时安排人员处置,确保不发生二代病例。目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每年除麻疹偶有病例报告外,其他疾病已很少有病例报告。

QQ截图20210716091555.jpg

▲衡阳市疾控中心主任彭卫雄(中)在实验室督查


关键时刻----白衣战士冲锋在前
70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忠诚无悔的战士,义无反顾地冲在防疫最前线,用责任和担当与疾病抗争,用信念和生命保卫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奉献精神”。
他们,就是衡阳卫生、防疫战线的“白衣战士”。
2003年上半年,全国24个省()区先后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疫情。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建立市、县两级防疫、医疗救治应急小分队55,日夜巡视。设立外来人员留验站68,登记管理外来和返衡人员63398,隔离留观51362,培训“非典防治专业人员18396人次,排除可疑“非典”疫情159,无一例“非典”患者发病流行。
2006年“7.15”洪水之后,全市疾控战线出动专业人员13240人次、车辆2260台次,印发救灾防病宣传单60多万份。与灾民同吃同住,帮助灾民清淤泥、淘水井、冲洗消毒,其“一清、二洗、三消毒、四服药、五宣传、六监测”的做法被省卫生厅予以推广。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衡阳派出卫生防疫分队奔赴灾区。队员们每天背着近50斤重的喷雾器进行消杀灭作业。对感冒、腹泻、皮疹患者进行现场救治,对地震后心理障碍的灾民进行访谈和心理干预,开展疫情监测。虽然余震、塌方不断,道路阻塞,队员们每天徒步数十公里,有的队员肩膀磨破了皮也一声不吭地坚持。
踏着淤泥,和着汗水。哪里有灾情就奔向哪里。
在灾区的土地上,在灾民的心中,衡阳卫生防疫队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大江南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衡阳市在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指示要求,践行着守土有责的的铮铮誓言。
面对新冠病毒,衡阳市疾控系统的“白衣战士”不惧艰险。他们积极开展疫情研判、流调溯源、人员追踪、信息排查、病毒检测、健康教育、环境消杀……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衡阳市还派出多支医疗队、防疫队奔赴武汉,帮助湖北人民抗击疫情,为全面战胜新冠疫情贡献了“衡阳力量。”
2020年底,市疾控中心荣获“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QQ截图20210702171626.jpg

▲上世纪五十年代,衡阳市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在湘江边为居民饮用水消毒


抗疫防病----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
衡阳市疾控中心担负着全市人民的健康保护重任。近几年来,全市传染病疫情稳定,甲乙类传染病持续下降。
一业内专家说:“疫情应急机制是疾控机构第一要务。”中心疫情值班室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时刻睁着警惕的眼睛。近五年来,对15994个预警信息进行了及时处理,判定疑似事件475起、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起,均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置。每一次疫情都能得到科学、快速、高效处置。
2001年,先后有蒸湘区、雁峰区、耒阳市、衡阳县、衡南县发生霍乱疫情, 共报告霍乱病例16例。针对霍乱疫情的疫区疫点,市疾控中心组织专班专人开展攻关,找出了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全省首次从涉水产品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霍乱流行因素分析及防控研究》项目获得省级科技奖。由于防治措施及时,均未发生二代病例,连续多年霍乱防控工作获全省先进。
2009年,市疾控中心率先在全省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对重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环境和血清学检测,提衡阳市禽流感的防控方案,确保近5年衡阳市未发生过禽流感疫情流行。
市疾控中心还发现了一株C群流脑病毒,是全球发现的77C群之一,填补了省内空白。有业内人士评价,这是对卫生事业的重大贡献。
面对艾滋病疫情,市疾控人员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如清洁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CUP安全套推广,在公共娱乐场所开展从业人员艾滋病抗体检测、健康教育,对艾滋病人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等等,创造了艾滋病防治的“衡阳模式”,成为湖南省的典范。艾滋病经注射吸毒途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感染构成比从2011年的32.28%下降至2020年的2.11%
一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曾经想自杀,通过美沙酮治疗找回了自信,还找到了工作。为有效预防艾滋病提供了范本。
刘英自豪地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衡阳职业病防治工作先后获得过全国尘肺流调先进集体、全省放射卫生工作示范市等荣誉。”
20世纪50年代末,衡阳境内开始第一次职业病普查。1978,职业病防治工作得到地()、县两级政府的重视,职业病患者一律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体检,免费治疗。2003年以来,进行职业病普复查20万人次,收治矽肺、铅、砷、汞等职业中毒患者万余人次。20183月以来,衡阳市疾控中心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农民工尘肺病诊断救治工作,到202012月止,免费接诊5000余人次,免费临床确诊1686例。
疾控工作,征途漫漫。
1992年开始,衡阳市全面实施结核病防治DOTS策略,建立健全了“三位一体”结核病新型综合防治服务体系,做到了对结核病人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管理一例。除执行国家免费抗结核诊疗政策外,率先在全省推进肺结核单病种付费工作,让农村贫困病人不花一分钱也可以得到救治。衡阳市先后承担了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中国-盖茨结核病控制项目、世界卫生组织TB/HIV防治3I课题等国家级项目,实施成果获得了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
常年开展的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感染性腹泻、不明原因肺炎、伤寒副伤寒、狂犬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监测工作,各项监测数据准确及时,为政府出台传染病防治政策提供了依据。

QQ截图20210702171657.jpg

▲上世纪六十年代,衡阳市卫生防疫人员上门为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