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 > 党建天地 > 文化建设

道德讲堂:成松柳谈阅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作者: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2021-10-09    【字体:

作为一个人口不多的国家,匈牙利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何层出不穷?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成松柳认为,这与匈牙利人的阅读习惯有很大关系。近日,成松柳做客国学讲座,呼吁大家从浩瀚的书籍中汲取《阅读的力量》——
  关于国民阅读量的比较,媒体引用最多的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调查结果。
  据2014年的第11次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的纸质图书阅读率为57.8%,比2012年的54.9%增长了2.9个百分点。中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在成年国民个人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4%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7.6%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52.8%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阅读是使人成长的一面旗帜
  对于人生来说,阅读本应该是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可如今却变成了需要积极倡导培养的东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阅读呢?
  首先,阅读的力量来自于阅读的本质。我们必须得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是人精神力量的重要支撑,它的本质源于人性、源于需要、源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由此可见,阅读是一种品质,阅读是一种责任,阅读是一种情怀,阅读也是一种境界。阅读,不仅可以使人们摆脱愚昧,洗去心灵的尘埃,走向文明。它更赋予人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和力量,是通往成功,走向快乐的阶梯。
  其次,阅读的力量来自于对教育本质的体认。以《论语》为例,学习一直是该书中重要的关键词。
  如,《学而》中,“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也;察其微言,以用其精义也。”意思是,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呢?领会书的精神实质,以确立修己治人的本体;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以达到善于精通事理,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并将获取的知识经验付诸实践中。
  但是纵观目前的教育,仍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太注重知识的获取,紧紧围绕知识灌输来进行,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等方面的能力。于是,阅读的空间就被挤压。
  其实,教育目标的实现与阅读密切相关。理科学生一定要有人文素养,因为人文学科没有唯一性,能够给你提供多元的思维和视角;人文学科的学生要有科学素养,因为能熏陶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你的理性认知,这一切,都来源于你的阅读实践。
  第三,阅读的力量来自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文化和人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中心。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逃避生活,逃避与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最后,阅读是人成长的一面旗帜。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引领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终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然坚持阅读和学习。
  所以,读书与生活经验必须结合。只读书,不关心现实生活,自身缺乏生活的体验,就只学会了一堆抽象的理念,从而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很容易将自己逼上绝路;如果不读书,只凭经验生活,就无法了解生活与世界的来龙去脉,无法产生对人类文明的敬畏感,自己的生活也只有一块块难以拼成整体的碎片。
  阅读的力量形成于自身实践
  任何方法的形成,其实都来自于自己的亲身实践,阅读也是如此,尽管阅读学逐渐成为一门被学界重视的学科。但没有自身阅读的积累,一切方法无从谈起。
  对于阅读而言,它不仅展示了广泛的他者世界,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阅读基地。成松柳认为,经典的阅读是搭建自身知识框架的最好基础。
  因为,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为了弘扬理想,激扬文字,更是要用经典作品恢复我们感知世界的元气,恢复我们的情感和理智。阅读经典,只有自身有着内在的感悟、感染,才会有认识自身生活的诚心。
  所谓经典,应该从两个维度来思考:一是历史的筛选,经典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二是现实的考量,它应该成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面对现实、直面发展时的精神资源。这两者是互为补充的,缺一不可。经典不是化石,它是活生生的,为一代一代人面向未来提供精神支撑。
  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这些文明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正因为经典有两个维度,因此,成松柳建议,经典阅读应该是从当代人自身经验与感受出发,去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书,去经历人类曾经的思想历程;同时也感受自己的平常生活,体会世道的艰辛与社会生活的乐趣。这两者相结合,才能将一个人的世界真正扩展开来。
  同时,成松柳还认为,在多元化阅读中拓宽阅读视野,坚持循序渐进,提升阅读品味,学会以世界为参照物,是阅读的基本力量。
  成松柳举了一个自己在大学教授古诗文的例子。有一次,他教授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三》,诗中有一名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成松柳分析说,这是一首爱情诗,元稹愿意余生彻夜不眠来感怀妻子一生未曾开心地生活,表现出元稹对亡妻的悼念和痴情缠绵。
  这时有学生反问成松柳,这根本不是一首爱情诗。学生说,元稹如果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就应该在妻子生前让她尽情“展眉”,而不是等一切无法挽回才去感怀,就像《望夫石》表达的那样“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我发现,换个角度读书,感受大不相同。”成松柳说,阅读需要积累,需要多角度,“每一门学科都是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多元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可以从更细致的角度理解世界。如此一来,就不会乱‘扣帽子’了。”(来源:衡阳日报 记者 许 珂)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