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 > 党建天地 > 文化建设

道德讲堂:让红色经典 不断焕发新光彩

作者: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2022-11-18    【字体:

        关于“林海雪原”,不同代际的人有不同的记忆。对祖父祖母来说,是小说中铺天盖地的大雪,是齐腰斩断大树、搅起雪龙填山谷改地形的山风;对父辈来说,是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壮阔豪情;对80后、90后年轻人来说,是3D电影《智取威虎山》里融合类型片特点、武侠元素和先进电影技术的视觉盛宴。岁月更迭,《林海雪原》这一红色经典不仅没有随时光流逝而褪色,而是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资源,代有传承。

  话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不同艺术类别的改编不断赋予原著新的气象。上世纪50年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导演焦菊隐从戏剧家的视角出发,在原著中提炼出“智取威虎山”一幕,将杨子荣确定为全剧主角,戏剧冲突高度集中,突出惊险、传奇的风格,奠定了后人进行创造性改编的叙事基础。黑白故事影片《林海雪原》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手法和场面调度优势,高度还原原著中激烈的战争场面,让杨子荣这个英雄形象走进更多观众心中。革命现代京剧同样聚焦“智取威虎山”,巧妙运用戏曲传统程式塑造人物,并加入民族舞蹈和交响乐,丰富了舞台表现。3D电影《智取威虎山》,不仅将电影艺术中的科技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主动契合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以一位青年人寻访林海雪原为叙事线索,跨越时空,连接起当下和革命年代的年轻人,吸引祖孙三代共同走进电影院,共同品味红色经典。

  让红色经典不断焕发新光彩,离不开创作者呕心沥血的付出。小说《林海雪原》的创作一波三折,在初稿已完成15万字时,因为没有达到心中的标准,作家曲波将其付之一炬。在拍摄黑白故事影片期间,摄制组克服种种困难,“冬天拍外景,冻得走不了路,鞋都成了冰疙瘩;夏天拍内景,4、5月份还得穿皮袄大衣,热得要死”。改编为3D电影时,仅实地看景、线下采访、研究拍摄技术、打磨故事细节等环节,就用了4年时间。创作团队以导演题写的“山穷水尽出高手,九死一生见功夫”彼此勉励,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整整拍摄了5个月。文艺作品是创作者才华、心血、情感的高度凝结,只有秉持赤子情怀,精心打磨,才能创作出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之作。

  半个多世纪,红色经典《林海雪原》数次成功改编,融入几代人的生命,成为人们共享的文化记忆。这一方面显示出红色经典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一方面印证只有具备“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创作定力,才可能攀上艺术创作的高峰。更重要的是,这条改编之路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理想信念、英雄精神具备跨越时空的力量,这是红色经典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创作者应以贴近当代审美的手法,继续讲好红色经典故事、传承好精神要义,让红色经典中对英雄的礼赞、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疾控中心